-
-
【认知中的裂隙是可预知的】:冥想者最常见的一种误解,是认为必须完全纯化个体意识,才能达到直接体验。事实是,帕坦伽利给出了如何对治开悟中的缺口的指导,因此缺口或裂隙是可预知的。
-
这是一个关键点,所以这不仅仅是哲学,而是最精微冥想过程的一个实际练习的部分。在某个时刻,个体意识本身被视为一个观察对象,需要无欲的放下,正如日常生活中的诸多表层思想模式,在冥想初级阶段需要放下一样。
-
【想象冥想一朵花】:想象四个人在一起,冥想同一朵花。一个人冥想花的美丽。第二个冥想花的分子构成。第三个冥想形成花的光的精微本质。第四个冥想显化为花的最初元素gunas。
-
(4.5)【培养冥想的意识】:面对头脑中的激流涌动,我们要怎么办?以下三节经文给出的练习的实用智慧在于,培养冥想者的意识,它不受原有的潜在印象与业的影响。
-
全神合一/三夜摩是进行dharana(专注)、dhyana(冥想)和samadhi(三摩地/合神)三个过程的合称。
-
【更高知识涵盖所有对象】当冥想者体验了这一超越对象、瞬间及其相续的真相,就会直接体验到,更高知识包含、俯视所有对象、对象的状况及连续。
-
高层次的合一者可用此能力进入他人身体来服务其他,比如指导那些虔诚冥想的学生。【成就与障碍】:正如其它精微体验,这也同时被称为成就和障碍,并无欲(1.15)地放下(3.38)。
-
而是,当瞥见更深层冥想,相对于真我的追求,这些体验会显得“外在”。在经文3.7-3.8中,描述了内在变成外在的基本原则。
-
【找到太阳】:只有在冥想中,才能找到内在太阳。可通过中脉找到,中脉是穿过各脉轮中心的乳白色能量流。通过冥想心轮或双眉之间(三眼轮),会发现内在太阳。
-
专注、冥想、三摩地/合神的对象是友好的感觉本身。同情/支持(全神合一于同情本身):全神合一于对受苦者的“同情”,带来那一“同情”态度的巨大力量。专注、冥想、三摩地/合神的对象是同情的感觉本身。